首页 >  实时讯息 > 

荒山种出“甜蜜产业”——石井镇谭家村二十二年“果香蝶变”之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2 16:00:00    

2025-05-12 15:59 娄底新闻网廖清泉 欧阳霞林 戴安宇

五月,位于娄星区石井镇谭家村玉龙山庄350余亩的枇杷熟了,金黄的果实压弯了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村民们正忙着将刚采摘的鲜果装篮。这里是玉龙山庄的特色水果基地,眼下正值枇杷丰收季,预计产量超过2万公斤,产值达50余万元。而在不远的山坡上,70多亩杨梅和60多亩“五月红”桃也已硕果累累,其中桃子预计5月下旬即可采摘,产量预计5000余公斤。

(村民采摘果实 吴永华 /摄)

二十年坚守:从荒山到果园的蜕变

“这片果园以前是谭家村的果木场,我深爱着它。”聂爱平抚摸着粗糙的树干,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作为谭家村供销合作社的骨干成员,他与这片土地有着特殊的情缘。他的父亲曾担任村果木场场长近20年,2003年,面对已经荒芜的果木场,聂爱平毅然决定承包下来,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路。

(村民采摘果实 吴永华 /摄)

(游客体验采摘乐趣 吴永华/摄)

“2002年这里还是一片荒山,我从种树苗开始,一点点改造。”聂爱平回忆道。最初的几年最为艰难,供电、抽水等基础设施一片空白,开荒过程中还频频遭遇村民矛盾。“幸好一直以来,石井镇政府不管是在政策上还是在设备设施上,都给予了我大力的支持。”他指着脚下硬化的盘山产业路感慨道:“以前这条路是砂石毛路,雨天泥泞打滑,运输车根本上不来。是石井镇主要领导李雄飞亲自为我争取到产业路项目,把2公里的山路全部硬化。他还多次带领优化办的工作人员到现场调解矛盾纠纷,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科技赋能:打造特色水果品牌

走进果园,村民们正小心翼翼地采摘枇杷,动作轻柔,生怕碰伤了娇嫩的果实。“我们的枇杷皮薄肉厚、汁多味甜,在市场上很受欢迎。”聂爱平自豪地介绍。通过科学种植和精细化管理,果园的水果品质逐年提升。其中“五月红”桃子以其脆、香、甜的特点,成为当地的明星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

果园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每年果园需要800余个工时,特别是在采摘旺季的周五至周日,每天都有10余名村民前来帮忙。正在装篮的李大姐一边熟练地分拣水果,一边笑着说:“在这里干活既能照顾家里,又能增加收入,一天能挣200多元呢!”

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甜蜜引擎”

随着水果知名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体验采摘乐趣。“周末带着孩子来这儿,既能亲近自然,又能品尝新鲜水果,一举两得。”来自娄底市区的张先生一家正忙着采摘拍照,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果园的兴旺不仅让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也让谭家村的名气越来越响。

石井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镇政府将继续加大对特色农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支持、销路帮扶等措施,帮助更多像谭家村供销合作社这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我们不仅要解决生产问题,还要打通销售渠道,让特色水果产业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甜蜜引擎’。”该负责人说道。

如今,玉龙山庄的果香飘出了大山,聂爱平和他的团队仍在不断探索,从品种改良到深加工,从电商销售到农旅融合,他们正一步步将这片曾经的荒山变成致富的“金山银山”。而在石井乡村振兴的大潮中,谭家村的故事,正成为无数乡村蝶变的生动缩影。(娄底日报全媒体记者 廖清泉 欧阳霞林 通讯员 戴安宇)

一审:谭洲伟 二审:罗江 三审:刘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