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有一道不需要锅具,只用芭蕉叶一裹、一烧便可呈上餐桌的美食——包烧。
流行于滇南和滇西南地区的包烧,是云南人又一从自然中取材成食的智慧例证,既方便了野外烹饪,又在保留了食材的原始风味基础上,赋予食物独特的香气与口感。

包烧罗非鱼 图源:“勐腊文旅”微信公众号
云南包烧“有容乃大”,无论是米线、饵丝等主食,还是猪肉、鱼肉等肉类,抑或是野生菌、木耳等素食,都可以交由植物叶片和炭火,生成十分“云南”的地道风味。
包烧猪肉、包烧鱼、包烧脑花、包烧菌子、包烧蜂蛹……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云南人包不了!

包烧菌子 图源:“德宏文旅”微信公众号
在做法上,包烧讲究“包”与“烧”,“包”讲究原料,“烧”讲究温度。
选用刚从芭蕉树上采摘下来的鲜叶,两者叶片面积大、叶面厚度佳、叶表韧性强,是“包”料的最佳选择,用清水洗干净,沥干水分后,留存待用。
备完“包”料备佐料,包烧的佐料搭配非常丰富,姜、蒜、辣椒必不可少,小香葱、韭菜根、大芫荽等增香提味的香料也一并切碎,与主要食材混合均匀、腌制入味。
将腌制好的食材放到芭蕉叶上,前后包裹两层,将其折叠成方形或长条包,用竹签或香茅草扎紧,将食材与佐料的香气牢牢“锁”在叶片中。

还未烤制的包烧 图源:“勐腊文旅”微信公众号
包烧的加热方式有炭火直烤和火塘焖烧两种,在高温下,食材由生变熟,叶片的清香同步缓缓渗入。

图源:“云南发布”视频号
当食客亲手剥开变色的外叶,积蓄的热气裹挟着复合香气四散开来——植物的清香、芫荽的辛香、肉类的焦香……在空气中交织出一首风味交响曲,令人垂涎三尺。
最好的味道藏在大地最初的馈赠里,云南人用一片叶子、一簇火苗,延续着千年不变的“野性烹饪”,在一口包烧里,品尝到的是云南最本真的烟火气。
资料:“云南发布”微信公众号、“德宏文旅”微信公众号、澜沧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毛儒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