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仲凯在田间查看农作物生长情况。
2025年5月15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低纬高原植物病毒研究与应用创新团队二级研究员张仲凯,再一次来到他担任科技副总的云南思农蔬菜种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蔬菜种植基地开展番茄病毒病调查、采样,并从中鉴定出两种侵染番茄的病毒。这一发现,为抗病毒品种筛选与病毒病精准防控打下了基础。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张仲凯始终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常年扎根田间地头。张仲凯是业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植物病理学专家,同时也是一名有着33年党龄,一直奋斗在农业科研一线的共产党员。作物病毒病素有“作物癌症”之称,一旦感染就会出现畸形症状,还会出现长不高、不结果等情况,每年都对农作物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张仲凯长期从事低纬高原植物病毒分类鉴定、病毒与寄主植物的分子细胞学互作机制、高原作物病毒病发生流行成灾机理与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常年奔波于云岭大地的田间地头,用科技支撑和引领云南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副总相关政策的出台,为广大科研人员转化科技成果搭建了新舞台。”2023年5月,云南省启动科技副总及产业导师选聘工作后,张仲凯积极申请并成功选聘为云南省首批科技副总,依托思农公司开展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人才培养和成果示范推广。肩负新使命,张仲凯先后组织实施元谋县冬早春蔬菜科技特派团项目,以及云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云南主要蔬菜优质种质资源发掘与优良品种选育”、云南种子种业联合实验室“高原特色作物抗病毒智能化设计育种”等项目。同时,针对元谋县以及云南和周边省区冬早春蔬菜病毒病危害严重的问题,系统鉴定了为害冬早春蔬菜的主要病毒36种,发现种子种苗携带病毒是冬早春蔬菜病毒病早发和多发、中后期爆发流行为害的主要成因,筛选抗病毒番茄、辣椒等蔬菜品种16个,鉴定抗性基因类型2个,新发现病毒受体蛋白基因6个,参与研制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试纸条检测试剂盒及田间应用,开展生物育种与冬早春蔬菜病毒病绿色防控等专题培训……这些源于基层、破解生产难题的工作,推动了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让元谋冬早春蔬菜的品牌更加响亮。
“张老师的研究领域和公司所从事的蔬菜新品种育繁推一体化业务十分契合。他的加入,促进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融合,激发了企业发展动力。”思农公司董事长杨长楷介绍,张仲凯担任公司科技副总后,发挥专业所长,深入公司基地开展技术指导,在以茄果类为主的抗病毒蔬菜品种的引进、筛选、选育、推广,以及云南蔬菜病毒病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应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他的指导帮助下,公司成功引进云南第一个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品种“拉比”,遏制了番茄曲叶病的爆发和蔓延,番茄亩产量从5000公斤提高到1万公斤,品质也得到了提升,既支撑了元谋蔬菜产业特别是蔬菜种业的健康安全发展,又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把个人兴趣和祖国需要结合起来,做有情怀、有担当、有奉献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服务。”择一事,终一生。1988年,从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专业毕业分配到云南省农科院工作的张仲凯,怀着对农业科研的热爱与执着,以植物病毒为研究对象,37年潜心创新不停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性成果:构建了我国种类与分离株最多的农作物病毒基因库,为植物病毒学科发展作出了贡献;揭示了低纬高原粉虱传双生病毒(WTGs)等主要植物病毒病的发生流行成灾机理;为植物正番茄斑萎病毒抗病毒抑制剂先导化合物的筛选提供了新的靶点;创制了主要作物病毒检测试剂盒及多靶标精准检测技术体系并实现了规模化应用;创建了安全经济高效的抗病毒天然产物及其类似物筛选模型……这些原创性成果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处于同领域国际领先水平。
在云岭大地书写论文,把创新力变成生产力。张仲凯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殷切嘱托,着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始终冲在一线,带头开展科技攻关,带头推动研究成果走出实验室,在广袤大地发挥科技赋能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他的研究成果累计辐射防控面积2000多万亩,挽回经济损失超过30亿元,促进了农民稳产增收,大幅度降低了化学农药施用,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及食品安全提供了技术和产品保障。在担任省农科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所长期间,他致力于现代化科研院所建设,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在全国1500多家农业科研机构综合实力评估中综合实力名列前茅,他和团队成员及合作单位共同培养了博士后、博士、硕士60多名,为科技创新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学农爱农更为农。耕耘植物病毒研究领域,张仲凯不敢有半分懈怠,因为他的研究事关民生大计、事关产业发展,更因为他对土地、对农民、对创新的热爱与执着。
云南网记者 陈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