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罕见病脊髓性肌肉萎缩症的诺西那生钠由70万元一针被砍到3.3万元一针,治疗糖尿病的多格列艾汀片从15元一片被砍到5.39元一片……医保谈判现场的每一次“灵魂砍价”,彰显了人民健康至上的理念,更寄托着沉甸甸的民生期盼。
一粒药,身价应定多少?公众对医药政策的期待和呼吁,如何更好落地?……不久前,被纳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并今年启动招生的新医科专业“药物经济与管理”(以下简称新专业),正是为回应社会之问、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培养高素质人才。山东中医药大学是这一新专业布点高校之一,日前,我们邀请山东中医药大学卫生管理学院院长胡军详细解读了这一备受社会关注的新专业。
培养复合型药物经济管理人才
新专业学位授予门类是管理学,新专业毕业生应具备较突出的管理能力。学生不仅要掌握药物经济学、药品管理、药品政策相关的基本知识,还应熟悉药物临床研究和真实世界研究等科学范式与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并且能综合运用循证医学、药物经济学、数据科学等方法,从而精准预测药物、医疗器械、药学服务等健康干预措施对患者、医疗系统和全社会的成本效益与投入产出比。胡军总结概括为,“满足医药卫生管理部门、地方政府、制药企业、医疗机构等多方需求的复合型药物经济管理人才。”
新专业所属专业类为药学类,学习内容包括理论与实践两块。“就如药物必须经过临床试验一样,新专业学生也要进行丰富充分的实践学习。”胡军介绍,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会按照知识学习、实践验证和实习实训这一“三阶段渗透”学习模式,执行实验课程、专业见习、实习为主体,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和假期社会实践为辅的“一体两翼”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新专业与卫生管理学院其他四个专业共享四个综合实验实训平台,与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医管中心、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鲁南制药、华润、辉瑞、阿斯利康等23家医药卫生管理部门、医疗机构、医药企业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关系。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到不同环境的多个岗位进行实践实习,为以后就业或者深造做好铺垫。
对政策完善、环境优化,要有“纵向认知”
与传统专业相比,新专业的学习难点有哪些?新专业学交叉性强,知识整合难度较高,这需要学生学懂药物研发流程、医疗政策法规、成本效益分析模型的同时,还应掌握医疗大数据、医药产业市场等知识。为解决这一难题,经过多次教学研讨,学校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构建知识框架。比如通过分析真实药品定价案例,把药学知识与经济评估工具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真实场景下提升整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
此外,相关政策持续完善、环境不断优化,也将给学生带来一定挑战。胡军说,医保谈判规则、药品带量采购政策会不时更新,这需要学生持续跟进学习,还要对以前的相关要求做到心中有数,能够敏锐捕捉到变化,对政策、环境有“纵向认知”。为此,在培养学生过程中,老师会构建“政策追踪—专家讲座—模拟谈判”的学习链,定期组织开展医药卫生政策解读讲座,提升学生对政策的学习、把握能力,增强工作实战能力。
“这些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还要经过实践检验。但是新专业绝大部分课程已在其他医药类专业中开设,并且有多门课程获得国家和省级的精品课程、一流课程。我们有信心也有底气培养好新专业的学生。依托卫生管理学院和学校医药学科资源优势,我们为新专业组建了一支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其中,专职教师硕博比100%,高级职称占比80%,36-55岁教师比95%。”胡军说。
“药物经济与管理专业属于药学类下的‘新医科’专业,首次招生30人,实行小班授课。综合以往相关专业录取分数,建议今年夏季高考中,位次在12万左右的考生报考该专业。”山东中医药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孙彦永建议。
就业领域明确、前景广阔
2023年12月,《服务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发布,明确提出,对接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发展新态势,设置5个新医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药物经济与管理”就在其中。
新专业是在新医科背景下应运而生,融合医学、经济学与管理学,聚焦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旨在培养能精准预测药物等健康干预措施成本效益的复合型人才。新专业的设立不仅填补了药物经济与管理人才的缺口,还将为医保政策优化、创新药研发评估、中医药国际化等提供专业支撑。
随着医疗服务价格机制及医保支付方式等改革措施不断推进,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有效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服务均衡性与可及性等,激发了对药物经济与管理人才的更大需求。同时,大健康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生物医药产业加快转型,以及药品市场竞争加剧和研发成本增加,这也需要对药物的经济价值和市场前景进行更精准的评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中国药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设置了药物经济与管理相关的硕士点,但人才培养数量较少,不能有效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因此,新专业属于国家急需的新兴朝阳专业,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胡军介绍,毕业生就业领域十分明确,一是可以在卫生管理部门和药品监管部门从事医药政策制定与评估、药品资源规划与配置、医疗费用控制与管理、药品质量监管与评价、医保谈判与药品价格监管等工作,以确保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医疗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二是在医疗机构从事药品管理与优化、临床用药指导与监督、医疗成本控制与分析、医保费用管理、项目评估与决策支持、医疗质量提升等工作,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满足多样化医疗需求;三是在医药企业从事市场调研与分析、药品价格制定、营销策划与推广、销售管理与支持、药物成本效益与投入产出分析、药物经济效益、供应链管理等工作。
(大众新闻记者 刘一颖 李蕾 通讯员 李艳凤 郭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