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广东新增10个全国文明城市 2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4 08:02:00    

202个全国文明城市(区)、60名(组)全国道德模范等受表彰

羊城晚报讯 记者丰西西报道: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召开。

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决定,授予202个城市(区)全国文明城市(区)称号,授予3316个村镇全国文明村镇称号,授予4688个单位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授予798户家庭全国文明家庭称号,授予890所学校全国文明校园称号;授予60名(组)同志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授予239名(组)同志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据悉,广东汕头、韶关、河源、茂名、清远等5个地级市,韶关乳源、江门鹤山、湛江廉江、清远英德、清远佛冈等5个县(县级市)获得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此外,广东还有124个村镇、153个单位、34户家庭、48所校园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家庭、全国文明校园称号。何镜堂、石欣获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另有6人(组)荣获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善聚星光,德耀南粤

广东2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6人(组)获提名奖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丰西西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何镜堂、石欣获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周姗、李德明、朱周胜、郭丽英(女),龙莺女(女)、高杰权夫妇,何淑娟(女)荣获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截至目前,广东累计获评全国道德模范13名,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72名。

87岁教授依旧奔走在建筑创作和人才培养一线

获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的何镜堂教授是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建筑学院名誉院长。我国杰出的建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中国建筑学科的领军人物和公认的建筑大师。他相继主持设计了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国家公祭主场所)、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等为代表的200多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建筑,他的建筑作品始终紧扣广东发展和时代精神,生动记录着行进中的中国不断走向复兴的坚定自信,也打破了国家标志建筑设计由外国建筑师垄断的局面。

如今,已87岁高龄的何镜堂仍奔走在建筑创作和人才培养一线,带领学生一起投入到建筑设计创作中体会真谛。他将“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的2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并成立“何镜堂教育基金”,牵头各方累计筹集1150多万元,奖励优秀青年学生以及教师,激励年轻人的学术探索和创新研究。

向险而行,他投身应急救援志愿服务20年

获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称号的石欣是深圳公益救援队队长。自2003年起,石欣开始义务参与山野户外遇险人员救助工作,20年来,他随时随地响应和践行见义勇为,参与全国山野区域救援300余次,参与国内外重大自然灾害抢险救灾工作50余次,救助危难群众千余人。2008年9月,深圳山地救援队成立,石欣担任队长;2012年深圳公益救援队正式注册成立,石欣先后担任秘书长、会长。

自救援队成立以来,石欣长期自费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再将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带回来免费传授给队员们。如今,深圳公益救援队已成为我国民间应急救援事业专业化、社会化、制度化、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的突出代表,拥有山地、水上、地震、绳索、医疗、应急通信6个专业队,2000多名公益救援队员,具备建筑物倒塌搜救、山地搜救、水上搜救等专项救援技术能力,在应急管理、国际救援合作等方面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应急专业人才。

广东以文明厚度传递城市温度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丰西西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

全国文明城市是目前国内评价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充分体现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综合实力。

此次捧回“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的10个地方,大多来自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这样的成果来之不易,不仅是广东奋力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新里程,更是广东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实现城乡协同发展的成果展示。近年来,广东将精神文明建设与“百千万工程”深度融合,系统推进“思想铸魂、新人培育、移风易俗、家风家教、基层治理、美丽乡村、文化润心、文旅兴农、能人培育、科教助农”文明乡风“十大行动”。随着“百千万工程”不断深入推进,一个个“旧貌换新颜”的故事在广东大地陆续发生。

以广东“新晋”全国文明城市为例,历经这些年发展,城市面貌越来越美——

“整个城市越来越干净、整洁,幸福感也提高了。”在汕头,市民们纷纷点赞城市新变化:道路宽阔、处处整洁,车水马龙、文明礼让,志愿服务蔚然成风,文明实践有声有色,独具特色的潮汕文化,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近年来,汕头全市上下结合推进“百千万工程”和绿美生态建设,不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城乡环境不断提质升级,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作为粤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河源市聚焦“百千万工程”工作部署,执绿为笔、泼墨挥毫,在粤北大地上绘就了一幅“绿富美”协同发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让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交相辉映的源城答卷更加绚丽多彩。与此同时,河源坚持以“绣花功夫”扮美城市,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城市颜值不断提升,市民幸福感也显著提升。

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攀升——

今年“五一”假期,韶关基层党员干部钟威不顾危险冲入火海徒手破车窗救人的事迹,让这座粤北城市再次备受关注。从抗洪英雄刘永嘉,到寒冬跳水救落水孩童的“90后”赖升云,再到救摔倒老人的“神腿哥”邓本展……近年来,因凡人善举形成的“好人现象”,成为“善美韶关”的生动注脚。与此同时,韶关以构建“功能圈”为主要抓手,实现全市约300个社区全覆盖,不断提升市民生活圈的便利度与幸福感。如今,越来越多的韶关市民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善美韶关”的深刻内涵,温暖和善意在城市中不断传递、延续。

“文明清远,美在文明”,如今,在清远,这样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近年来,清远市积极探索文明实践“假期模式”“夜间模式”“快闪模式”“共享模式”“主题模式”等新模式,加强“清远有礼”“清远有信”“清远有爱”“清远有德”四有建设,为群众带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明实践活动,持续培育市民文明素养,让城市变得更加温暖有爱。

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攀升——

“祝愿你们的爱情,如荔枝般甜蜜,愿这份‘荔乡之约’成为你们人生最珍贵的印记!”5月20日,一场甜蜜的集体婚礼在“中国荔枝之乡”茂名举行,75对新人身着婚服,手捧缀满荔枝的花束,将他们的爱情誓言镌刻在这片孕育着甜蜜的土地上。这已是茂名连续5年举办集体婚礼,从“荔枝红”到“婚书红”的深度融合,既是茂名婚俗改革创新的探索,更是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的生动体现。如今,在“好心之城”茂名,一张张文明剪影串联城市风景,融入老百姓的点滴生活。近年来,茂名市先后实施城市高质量发展“十大强基”“十大提升”和“十大攻坚”工程,在加快落实老旧小区改造、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等方面持续发力,百姓的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文明花开,幸福满城,温暖人心。对于广东而言,全国文明城市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和受益者。

今年是“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如今,广东正着力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进阶,指导全国文明城市与提名城市结对帮建,以文明厚度传递城市温度,推动文明之风吹遍南粤大地。

编辑:邬嘉宏

来源:金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