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成都:新场景新业态激活发展澎湃动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3 08:24:00    

采访团记者在“成都墙”前合影。

繁忙的成都国际铁路港。

采访团走进西部高技能人才培育总部。

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

麓湖CPI。

东郊记忆:

感受工业老园区的潮流新生

9月2日,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四川主题采访团走进成都传媒集团东郊记忆·国际时尚产业园,体验园区新业态、新场景、新玩法,感受工业老园区的潮流新生。

从老工业区到国际时尚产业园,东郊记忆穿过时间长河,焕发出独一无二的魅力。采访团先后到工业横街、蜀宴赋、火车头广场、东山组团等区域,感受东郊记忆在优化提质、科技创新、企业集聚、文商旅体融合等方面的发展成果。

新与旧的碰撞,形成了东郊记忆作为工业遗存专属的景观美感。走在园区中,中国财经报记者顾凯迪颇为感慨,她告诉记者,在工业遗存活化利用方面,尤其是在办公场景到消费场景的转化方面,东郊记忆做得非常好。“我注意到这里商户密集,种类多,人流量也很大,特别好。”顾凯迪说,这是她第一次来到东郊记忆,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想以后有机会的话,我到成都还会来东郊记忆逛逛。”

“东郊记忆如何从工业区转变为国际时尚产业园?”“园区保持高人气的秘诀是什么?”这是现场采访团最为关心的两个问题。

成都传媒产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母涛给采访团介绍,机制创新是东郊记忆焕发新生的关键。“围绕建设国际时尚产业园目标定位,我们着力进行‘业态品质、品牌形象、管理水平、两个效益’四个方面的提升。”

机制创新的成果反映在了入园人数和园区营收上——2024年,东郊记忆全年举办各类活动超1100场次,吸引游客近1800万人次,整体营收超过14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0%。“实实在在地说,东郊记忆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效统一。”母涛说。

在“成都墙”前,采访团的记者们纷纷掏出手机留下合影,并忍不住发出赞叹:“在东郊记忆里,我们看到了工业遗存活化利用的好做法和好成果,这里既有时代记忆,又有青春活力,还有源源不断的消费场景,让人难忘。”

成都铁路港:

国际物流体系带动进口消费

9月2日,“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团走进成都国际铁路港,采访高效国际物流体系带动进口消费情况,感受成都对外开放的澎湃活力。

在成都国际铁路港东南亚水果(榴莲)集散中心,泰国榴莲、椰青、龙眼、山竹等东南亚水果琳琅满目。不时有市民前来采购尝鲜。

据介绍,该集散中心已正式投运,今年将力争实现年进口鲜榴莲8000吨、贸易额突破2亿元的目标。根据规划,集散中心将用3—5年时间,打造成为西南最大的东南亚水果集散中心,鲜榴莲进口量占全国15%以上,带动相关产品年贸易额突破50亿元。

亚蓉欧国家商品馆内,充满欧式风情的展馆风格、来自世界各地的特色商品让采访团的记者们眼前一亮。据悉,该馆聚焦“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经贸合作,已签约30余个国家馆并开放意大利、法国、德国等特色主题场馆。

成都国际铁路港正以全球视野谋划亚蓉欧陆海空国际多式联运大通道,持续提升国际班列运营效能,积极构建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对外开放网络和集疏运一体化物流服务体系。目前,成都国际铁路港联通境内外城市156个。2024年铁路港综保区实现进出口总值369.28亿元,同比增长9.8%。

西部高技能人才培育总部: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9月2日,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四川主题采访团探访西部高技能人才培育总部,了解高技能人才培育和相关配套情况。

采访团先后走进成都数字人才共享实训中心、成都智能制造共享实训中心,并了解成都就业数智平台等创新实践。据介绍,成都智能制造共享实训中心联合行业链头链主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和项目制培训,打通学校到企业的“最后1公里”。

现场,西部高技能人才培育总部的数字智慧交互屏和远程面试直播亭吸引了采访团的关注。西部高技能人才培育总部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当有远程面试需求的时候,大家可以自主使用远程面试直播亭。“远程面试直播亭里灯光明亮,隔音效果好,同时亭里还有换气系统,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面试环境。”

记者了解到,今年7月,西部高技能人才培育总部开始试运营,预计年底实现全面开园。该项目积极探索技能人才选拔、培养、评价、竞赛、输出、激励的新模式,联动全省采用“1功能性总部+99产业园飞地”发展模式,跨区域跨行业推进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技术链同频共振、资源共享,高效率培育技能人才、天府工匠和新质人才,为全省乃至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提升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

数字文创产业跑出 “成都速度”

9月2日,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走进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看数字文创产业如何跑出 “成都速度”。

今年2月17日,中国电影史册迎来重大时刻——《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全球票房冲破120亿元,进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十。由此,《哪吒2》的诞生地——成都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也一度引发关注。这部现象级影片的原创团队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正是在该园区中完成了创意创作。“目前,园区已集聚动漫影视、游戏电竞企业64家,步行几分钟就能完成产品制作各个环节的高效协调。”园区负责人介绍道。

机制活、政策好,则人才聚、事业兴。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成都高新区推出“数字经济26条”专项政策,对游戏研发、电竞赛事、超高清产品等给予精准扶持。成都高新区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对取得版号的游戏产品研发方、运营方将会各奖励50万元,对出海企业最高奖励500万元;同时也会提供特定的平台支持。”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黄雪松 实习记者 周继红 本报资料图片

麓湖社区公园CPI:

公园商业激活新消费活力

9月2日,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走进四川天府新区麓湖社区公园CPI,在消费新场景的体验中感受经济增长动力的强劲脉搏。

麓湖CPI于去年3月底开业,与南侧的麓湖美食岛、西侧的麓湖水镇形成业态互补。作为成都“创新商业”的代表性项目,麓湖CPI的转型与发展,正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成都万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战略研策部总监杨帆介绍,麓湖CPI位于麓湖水城景区核心区,前身为麓湖“别墅样板间”集合岛,如今已转型为定位“生长在花园里的时尚文化社区”的商业空间,被称作自带“松弛感”的商业基地。

“自去年3月31日部分区域试营业以来,麓湖CPI已形成生活方式零售、湖岸餐饮、艺术文化、自然社交四大核心业态,日均客流量稳定在6000人左右,周末高峰时能达到2万人,不少市民专程来这里打卡休闲。”杨帆介绍道。

从“别墅样板间”到“公园式商业地标”,麓湖CPI的蜕变,也是成都推动商业业态升级、培育消费新场景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成都以文旅融合、商旅联动为抓手,推动一批传统商业空间转型,麓湖CPI与周边的麓湖水镇、美食岛共同组成文旅消费集群,年接待游客超150万人次,不仅成为市民休闲的“城市客厅”,更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文创等产业发展,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