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也在这个夏天走进厨房做饭,那么你一定知道,那不是「热」,那是真实版的桑拿房。尤其是今年的夏天,格外极端。
中国气象局最新数据显示,7 月以来,我国有 152 个国家级气象站观测高温超过 40℃,45 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湖北、河南、山东、浙江等地持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被劝留在图书馆过夜、社区服务中心变身避暑站、空调成为比 Wi-Fi 更刚需的基础设施。
但尽管客厅、卧室早已空调齐备、凉风阵阵的时候,有一个空间却依旧「火热」。与书房、客厅不同,厨房并不是一个被动忍受热浪的空间,它是主动制造热量的地方。中式烹饪讲究火候,爆炒、煎炸本就是高温操作,加上厨房空间普遍较小、通风条件有限,做一顿饭下来,灶台前的体感温度经常逼近或超过 50°C。
可以说,对数以亿计的中国家庭中做饭的人来说,夏天做饭是一件苦差事,是一场对身体与意志的双重拷问。上月就有厂商发布了一支广告片,内容并不复杂,就是描述一个中国家庭厨房的现实:一年中有一半时间高温作业,空间狭小、油烟沉重,几乎全年无休。

图/新世相
这支广告在网上引发了不少讨论,有人感同身受,也有人第一次意识到「厨房没空调」的问题。按照美的给出的数据,中国家用客厅与卧室空调普及率已超过 85%,而厨房空调的普及率,却不足 0.2%。
不过,这种局面正在慢慢被打破。从美的到海尔,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推出专门针对厨房环境的家用空调,强调抗油污、易清洁、小体积、强制冷。而厨房空调的国家标准,也于今年进入了征求意见阶段。
厨房空调还难言普及,但它确实在回应一个被长期搁置的现实问题。它不是用来制造「科技感」的新品,而是为一个很具体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具体的解法。
从风扇到空调,厨房降温难在哪里?
厨房太热,向来不是一个新问题,解决方案也不是没有。风扇/凉霸、开窗通风,这些都是很多人都尝试过的办法,甚至还有人直接安装普通空调。但归根到底,它们要么只能「凑合用」,要么并不能真正解决厨房高温这件事。
相对便宜的方案,比如风扇/凉霸只能吹风,没有制冷能力,在 40℃ 的厨房里作用有限,风太大会干扰抽油烟机,风太小则几乎无感。开窗通风虽然不花钱,但很多家庭条件有限,夏天甚至可能更热,而且也可能影响抽油烟机的效果。
但真的有必要选购厨房专用空调吗?问题其实在于(中式)厨房环境的特殊性,空调容易被油烟堵塞滤网、腐蚀电路板,冷凝水与油污混合后可能堵塞排水管,使用寿命短、维护成本高。换句话说,厨房降温不是「装个空调」那么简单。厨房的油烟、高温、高湿环境决定了,它需要一套从材质、结构到出风逻辑都「专门为厨房设计」的空调。
以美的去年上市的厨清凉系列 XD300 为例,某东自营和旗舰店到手价约 3000 多元,处于厨房空调的主流价位。除了体积更小、可吸顶安装的特点,同时美的这款还宣称实现核心零部件的防油防潮,主要通过表面喷涂防腐涂层实现,此外还有一层专属的 60 目金属滤网来实现「阻油」,通过所谓「滤油黑魔盒」建立一条新的防线。
制冷方面可说的反倒不多,更多就是针对厨房实际场景设计大冷量的「爆炒模式」,或是记忆做菜区域的风向记忆功能。

图/美的
今年 3 月,美的还发布了最新一代的厨房空调 YT100,目前电商平台国补可以 5000 元出头到手,最大特点是无外机嵌入式设计,在无阳台/无室外机位的厨房环境中也能安装使用。此外,其压缩机本体缩小 37%,重量减轻 19%,整体系统更轻便,安装成本和复杂度也随之降低,极大降低了对户型的限制。
对于城市中大量的中小户型来说,美的 YT100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想装装不了」的硬性痛点。 而与早期产品相比,现在厨房空调也在用户核心关切上给出了更明确回应:抗油、降温、好装、好洗、安静,几乎每个维度都有针对性改进,不只是「能放在厨房用」的空调,而是更多对厨房进行深度定制化设计。

图/美的
而厨房空调的普及率虽然还不足 0.2%,但这个数据的另一面,是一个空间巨大的市场尚未被真正满足,尤其对于几乎见顶的空调市场,意义不可谓不大。GfK 中国给出的数据也显示,2024 年厨房空调保有率超过 80 万台,零售量同比激增 54%,大大超过普通家用空调的增速。
这意味着厨房空调这个细分品类已经跑赢大盘、吸引越来越多消费者。当然,真实存在需求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厨房空调本身的迭代。问题也仍然存在,但随着品类的成熟和更多家庭对「全屋舒适」概念的接受,厨房空调仍然有机会成为空调市场未来十年最大的变数之一。
厨房空调爆发在即,风起于青萍之末
厨房空调这个品类,几年前还只是少数厂商试水的新概念,但这两年整个行业已经悄然升温。一方面是以美的、海尔为代表的空调品牌都在纷纷入局,相比美的推出更具针对性的「厨清凉」系列,海尔、格力则是以家用中央空调的形式切入,但共同点都是从结构、滤网、防油设计到安装灵活性,改进产品和服务体验。
此外,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公布的一则专利也表明,奥克斯进入厨房空调市场的意图也非常明显。根据专利信息介绍,奥克斯的新型空调室内机,相比传统采用风管机作为方案,「结构紧凑,能够满足在厨房空间的使用需求」。
另一方面,厨房空调不只可以从空调切入,比如方太这几年就一直在迭代制冷吸油烟机,甚至格力也有集成空调功能的吸油烟机产品。同时,老板电器申请过水冷厨房空调系统的专利。

图/老板电器
这些动作背后不仅是企业的产品延伸策略,同时政策层面也在发生变化。今年,厨房空调器国家标准开始正式进入征求意见阶段,涵盖油烟环境适应性、安全性、能效、噪音控制等多个方面,预示着这一品类即将从「拼噱头」进入「比标准」的新阶段。随着标准落地,用户信任度有望提升,行业门槛也会逐步抬升,进一步促使头部厂商形成品牌护城河。
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与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 2025 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明确指出,消费者购买空调可享受国家补贴的台数上限由 1 台扩大至 3 台,给厨房空调等「第三台空调」打开了增长空间。对于多数家庭而言,客厅与卧室空调早已普及,厨房成为「第三台空调」最有潜力的增量场景。
但挑战也不少。目前大部分消费者对厨房空调的广泛认知尚未真正形成,GfK 中国的报告指出,仅有 24.6%的消费者表示「有所了解」,更有 19.3%的消费者完全没听说过厨房空调。即便是了解过厨房空调,更多人都是通过熟人推荐以及线下门店导购的方式。
这也意味着,厨房空调的品牌教育和市场普及仍处于「冷启动」阶段。厂商在研发投入之外,更需要通过真实场景、体验式推广与渠道协同,把这个「被低估的刚需」传递到更多家庭。另一方面,线上平台的推广也需要整个行业的共同推动,才能「做大蛋糕」。
写在最后

图/新世相
从趋势来看,无论是家电品牌的不断试水,还是政策层面的积极推动,厨房空调已经具备了成为主流家电的几个基本要素:真实的用户痛点、可被识别的使用场景、正在扩大的产品供给、逐步明确的行业标准,以及有望带动购买的财政补贴。对于消费者来说,它不再只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值不值得买」「买哪款更适合」的问题。
如果你正在考虑入手一台厨房空调,建议先从厨房的结构条件出发,比如是否有预留外机位、厨房面积大小、是否有吊顶空间等。
选购时,雷科技建议你可以关注以下几点:
- 产品是否具备专门的防油污设计(如金属滤网、排水系统);
- 是否有针对厨房高温的快速制冷模式;
- 是否有适合小空间的送风方案;
- 安装是否灵活;
- 清洁维护是否方便;
此外,我们也建议你尽量选择主流品牌和售后服务体系成熟的产品,确保更好的安装体验和后期保障。
厨房空调不一定适合每个家庭,但确实能解决一个很实在的问题,对于愿意为舒适生活加一层保障的人来说,厨房空调,或许正是那个值得考虑的新选择。